今天是:
网站首页 > 他山之石 >
市委书记王玉君在《学习时报》发表署名文章,谈了这件大事
发布日期:2017/12/8 17:08:57 作者:  浏览次数:

2017年11月24日,

《学习时报》刊登了

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的署名文章

《“ 水 乳 交 融 生 死 与 共 ”

——沂蒙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实践的典范》。

《学习时报》1999年9月创刊,中共中央党校主办,面向全国,服务全党,以各级党政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,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党唯一专门讲学习的报纸。

“ 水 乳 交 融 生 死 与 共 ”

——沂蒙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实践的典范

作者:王玉君

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。我们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,不忘初心,不懈奋斗。当前尤其需要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以“为人民靠人民、忠诚看齐革命到底”的行动,增强人民群众“听党话跟党走、敢于斗争无私奉献”的自觉,再塑“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”党群关系,凝聚推动历史进步的磅礴力量,奋力进行伟大斗争,建设伟大工程,推进伟大事业,实现伟大梦想。

2013年11月25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考察时指出:“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、井冈山精神、西柏坡精神一样,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,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”,“军民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,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”。全面回顾山东根据地革命史,深入探究党群关系为什么能达到“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”的境界,我们理解,沂蒙精神内涵是:共产党八路军“为人民靠人民、忠诚看齐革命到底”,人民群众“听党话跟党走、敢于斗争无私奉献”。

“为人民靠人民”是我们党的价值取向,它赋予沂蒙精神崇高的真理力量,成为“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”的逻辑起点。

“为人民”是党的性质和宗旨。在山东根据地,围绕民族独立、人民解放这一历史使命,我们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与把握历史前进规律的内在统一,从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、作风等各方面发展和保障群众利益,“为人民”成为前所未有的政治实践和社会运动。一切为了人民是那么纯粹。有了这样的政治立场,“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”就水到渠成。

“靠人民”是共产党人的最大政治智慧。尽管当时的沂蒙山区那么苦、那么穷、斗争那么残酷,但只要和群众打成一片,我们党就能立足扎根、发展壮大。在山东根据地,共产党、八路军吃的是乡亲们筹的粮,住的是老百姓让的房,穿的是红嫂们缝的衣,受伤躺的是老乡抬的担架,遇到危险靠的是群众的掩护,急行军实在没办法过的是“识字班”肩扛的“火线桥”。罗荣桓元帅曾经感慨:“有了群众,就有了粮食,有了战场,有了兵员,就一定能够由弱变强,夺取革命的最后胜利。”一切依靠群众是那么有力。有了这样的政治选择,“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”就牢不可破。

“忠诚看齐革命到底”浓缩的是共产党、八路军一切行动背后的根本精神和品格,它赋予沂蒙精神强大的实践力量,成为“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”的行动引领。“忠诚看齐”就是“一切行动听指挥”。这是共产党人最重要的政治自觉和政治规矩,也是党和人民事业顺利发展的关键。在山东根据地,正是凭着忠诚看齐这一政治灵魂,山东根据地构建起中央和地方、党的领袖和党政军民之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关系。这无疑是沂蒙精神最突出的个性、最宝贵的财富。有了这样的政治境界,“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”就有了最根本的保证。

“革命到底”是共产党人实现远大理想必备的意志品格。在山东根据地,无数共产党员、八路军战士用革命到底的意志践行忠诚、献身理想,推动根据地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。一部沂蒙革命史,就是一部坚定信仰不动摇的历史,为了胜利不怕死的历史,执着革命不觉苦的历史,勇于担当不退缩的历史。有了这样的政治气概,“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”就持久永续。

“听党话跟党走”是沂蒙群众对“人民离不开党”这个历史命题的最好回答,它赋予沂蒙精神鲜明的人民性,成为“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”的信任基石。

“听党话”。党叫干啥就干啥,是沂蒙百姓在政治上的显著特征。老百姓为什么这么听党的话?因为党用生动语言所讲的,正是沂蒙百姓已经产生的强烈愿望、朦胧感觉的道理。坚定不移听党话,是沂蒙人民经过战争洗礼和历史积淀后的政治信念,人民群众有了这样的信任回应,“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”就有了深厚的社会思想基础。

“跟党走”。以党的方向为方向、紧紧追随着党,是沂蒙百姓对党无比信任、对人民军队一往情深的行动自觉。一句“只要跟党走、就能得胜利”,充分体现了历史进步中政党主导作用和人民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。沂蒙百姓用实际行动回应着这样的认知:跟党走就要全力支持党的工作,就要踊跃参加党的队伍,就要争取加入党的组织。人民群众有了这样的道路选择,“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”就有了坚实的社会实践基础。

“敢于斗争无私奉献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的思想理论导引下,在共产党人风范感召下,在苦难辉煌历史中的升华,它赋予沂蒙精神丰富的人文色彩,成为“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”不竭的力量源泉。

“敢于斗争”源于沂蒙文化的底蕴。在山东根据地,沂蒙人民的敢于斗争,是在压迫面前的不屈,是在苦难面前的坚韧,是在困境面前的智慧,是在历史转折中的清醒。可以说,无论环境多么恶劣、苦难多么深重、情况多么危急,沂蒙人民总是有骨气、有锐气、有勇气挺身而出。有了这样的底色,“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”就有了可靠的社会精神基础。

“无私奉献”是沂蒙人民最淳朴、最生动、最壮美、最感人的大爱所在。感人意味崇高,群体代表精神。一个个红嫂、一副副担架、一摞摞煎饼、一件件军衣、一双双布鞋,代表着当年的牺牲奉献,涤荡着人们的心灵。在山东根据地,无私奉献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境界,创造了共产主义道德的新实践,提升了革命文化的新高度。有了这样的大爱壮举,“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”就有了丰厚的社会道德基础。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沂蒙精神“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”,“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”。我们感到,沂蒙精神最重要的启示在于,当年山东根据地党政军民在价值观、方法论、政治立场、意志品格、作风纪律、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实践,昭示着每个党组织、每名党员和广大群众应当坚守的奋斗初心和行动原点。要发扬“为人民靠人民、忠诚看齐革命到底”的精神,解决好“我是谁、为了谁、依靠谁”的问题,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。

来源丨沂蒙清风


 
   上一篇: 没有上一条了
   下一篇: 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见识与格局
 


图片新闻



浏览排行